今天是9月9日重阳节,言直妹非常地想念家人,于是打开了家庭相册,看着曾经满脸青春的家人,陷入了沉思……
你害怕老去吗?
伴随着“第一批90后已经……”的文章屡屡刷屏,各个年龄段的网友们不禁纷纷转发并感慨自己老了。
网友@菜罗卜:以前总是装成熟,现在开始永远称自己18。
网友@BBQ:坐了一会儿公交,竟发现腰酸背痛,这大概就是老了吧。
网友@酥肉:菊花枸杞茶是每天的日常,早忘了喝酒蹦迪大晚上压马路的时光。
网友@风雨同在:遇见00后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真的老了。
在这写感慨的背后,更多的是对老去这个过程的担忧吧。
其实,有人已经真正老去了
在这场互联网制造的狂欢中,一批已经真正老去,并且老无所依的人,却无人问津。
这一批老人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标签: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多为70后、80后——大都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成家立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无暇顾及守在家里的老人们。
据统计,中国目前约有2亿老年人,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这一数字预计在2025年突破3亿。
养老,已经成为我国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幸好,我们有人工智能。
有“呼”必应——自动化让环境更宜居
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无论是什么样的居住空间,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而言,总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麻烦和问题。
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些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通过植入了智能语音系统的终端设备,老人无需起身,只要通过对终端设备说出指令,就可以实现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购物、手机充值、叫外卖、音乐播放等功能。
据悉,现在的智能语音系统已经具备有很好的兼容性,即便老人用方言,甚至出现口齿不清的情况,也能够准确读取语音中的信息,帮助其完成需求。
除此之外,在老人居住的房间内,还可安装能够感应人体、空气湿度、温度的自动感应器。这些感应器能够保证屋内始终保持适宜老人居住的环境,在夜间也能感应到老人的起床动作,自动打开灯光照明。
有“据”可依——数据让监护更及时
对于独居老人而言,即便是他们不出门,子女也会担心是否会有昏厥、摔倒、疾病等突发情况的产生。
拥有红外线的智能看护设备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只要将这些设备安装卧室、卫生间等老人频繁活动的场所,就可以实时监控老人在家中的数据情况,再通过护理站监控的云后台将这些数据及时传递给子女。
但仅仅做到监测老人在家中的情况还远远不够,关于老人身体健康的数据情况,也是老人和子女的诉求。
以手环和手表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便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健康追踪(检测运动量、心率、体温、睡眠等基础健康数据)、位置追踪、病患监测(监测血压、血糖等数据)、提醒功能(吃药提醒等)、理疗康复等功能,并可以把结果反馈给子女和医疗机构。
有“人”可靠——机器人让看护更智能
为了让老人得到较好的照顾,想必很多子女都会给自家老人请专人照顾。但是这种情况结果是,子女并不清楚老人是否受到尽职尽责的照顾,更不知道照顾方式是否科学。
此时,智能机器人或许比人更加靠谱:智能机器人除了可以提供SOS远程智能呼救、智能看护、亲情互动、健康数据动态监测外,还具有强大的自主学习功能,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
而且,智能机器人在服务模式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创新:前段供给侧介入政府、社会力量、市场等服务信息;信息整合端整合老人、养老服务机构等基本信息;需求终端对接老年人需求,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为特质的信息化服务。
简言之,就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将机器人打造成以“人机交互、居家照料、健康服务、健康档案管理” 为中心的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为人工智能养老场景落地提供有效支撑。
在与居家养老相对的养老院养老方面,人工智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阿里为养老院提供智联网单人间,方便老人生活;文思海辉通过智慧养老云平台,助力养老院形成更智慧的管理。
或许当下人工智能在养老方面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比如,对于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人工智能还是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经过对养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一定会给老人提供越来越全面和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