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公布的IDC 《2015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报告中,文思海辉综合排名稳居第二,并在支付清算、呼叫中心、CRM等细分领域斩获多个第一,再度印证了文思海辉在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上的卓越实力。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可以为外资银行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文思海辉能够与众多国际海外巨头同台竞技,可以说强大的国际化人才团队是重要原因。现任国际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兼首席业务顾问周亚贵无疑是最具国际视野的代表性人物。

       周亚贵英文名Phillip Chow(菲利普·周),曾在花旗集团任职30年,先后担任花旗集团全球消费业务集团国际科技中心首席技术官,花旗软件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兼任董事总经理,业内尊称菲老。2009年,周亚贵在退休之后,选择了加入文思海辉。

不愿退休的传道者

       周亚贵的职场经历可称传奇,1978年,手持高中文凭的周亚贵进入花旗银行工作,在这家世界知名的金融巨无霸里一干就是30年,从基层职员一级级做到了CTO。

       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在外资银行的一线实践中,周亚贵学到了很多当时的中国大学都无法接触到的高新技术知识。周亚贵回忆说,花旗很早就开始电脑化,所以需要学习很多IT技术的应用,而且IT技术革新的频率极快,需要不断地去适应了解新东西。此外花旗本身有很多培训,做项目做区域业务的时候,也会去很多国家和地区,每次做一个项目都花很多时间在那个地方。所以这30年里,他始终都是处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他笑称:“如果说我有知识的话,都是社会大学教出来的。”

       2008年,周亚贵从花旗退休。对很多人来说,40岁之后实现财务自由,安心地过舒适的生活是理想的生活方式。但周亚贵并不属于这一类人,赋闲在家的周亚贵并不习惯品茶种花的安逸生活。他说,在保持了30年固定的工作生活规律之后,突然闲下来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身体健康又没事可做,整天待在家里,家人都觉得不习惯了。

       因此,周亚贵去巴克莱银行短暂做了一段时间的项目,项目结束后他又闲了下来。在家里整整休息了5个月之后,他实在是闲不住了,正好一位私交不错的文思海辉高管邀请他重新出山,两人交谈下来一拍即合,他当机选择了加入文思海辉,继续做他的老本行。

       在文思海辉,周亚贵更像一位取经归来的传道者,他乐于将自己在国外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所见所学,分享给内部的年轻员工们。同时,他还在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个人出资30万元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希望给国内金融IT行业多培养一些有国际化基因的年轻血液。

       他说:“退休回中国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希望学习进步的年轻人,所以我愿意在中国花这么多的时间。在专业技能上,因为机会的原因我学了很多,我希望把这个东西传播出去,让别的人也有机会学的更多”。

推动中国公司赶超印度

       在海外多年,周亚贵去过纽约、伦敦、波兰、捷克、日本、印尼、马来西亚、香港、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做项目,和世界上很多软件服务公司都打过交道,尤其是中国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公司。

       他在比较两国公司的特色时认为,中国人的技术还是很了不起的,做事都很尽责,只是他们喜欢更灵活地处理问题或者说喜欢打擦边球,某些事情求快而不守规矩。印度人的优势则在于他们优秀的口语能力以及他们遵守流程规则的风格,这两点都是外国企业比较看重的。尤其是后者,对企业来说,他们担心的就是风险,如果你不守规矩流程就会有危机。

       此外,周亚贵还注意到,中国公司看重客户关系的培养,全力满足客户,不愿得罪客户,所以经常会处在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而印度人则更擅长用规矩、法规来给客户施加压力,甚至会逼着客户必须答应他们的条件,从而为自己争取一个平等公平的对待。

       身为华裔,周亚贵一直希望加入一家中国的公司,帮助中国公司更强大,将来可以真的和印度公司抗衡。加入文思海辉后,他发现,文思海辉在管理上远比很多中国同行规范,执行力也更强,而且有比较科学的管理体系,这是他所接触的中国公司中比较少见的。他希望能在这些方面继续完善,进一步全面推动文思海辉软实力的提升,而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文思海辉已成功跻身中国业内为数不多可以做外资银行客户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

大数据是工具而非目的

       30年的花旗从业经历,也让周亚贵对银行本身的信息化建设以及IT发展有了更多的见解。周亚贵认为外资银行领先国内银行的表现在于多元化产品、管理、风控三个方面,但是近几年来,国内银行因为大数据、互联网+的兴起,和外资银行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甚至有赶超的趋势。

       而对于大数据以及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周亚贵充满期待。他说:“一个新的技术发展,要把它用起来并落地,再延伸或者展现它完全的能力,并不是五年或者十年就会过去,目前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同时,周亚贵也认为,大数据也好,互联网+也罢,这些新技术都是工具而非目的。他从国外银行业的发展举例说:“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国外银行业)不会忘记一件事,就是要盈利。而且盈利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在我们说我们的银行业要到领先地位,决不是说你把大数据用好,你把互联网做好,不是的,其实是运用这些工具制造更多的收入。”

       除了互联网+和大数据以外,周亚贵还格外看重云服务的应用,他认为,因为现在中国的金融业还没有真正的盈利压力,所以对于成本的控制还不是那么给力。云是节省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而当前银行业用的比较少的原因之一是大家认为云有风险,还没有一个很安全的解决方案。相信以后三年会有更多银行实施云迁移。

       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周亚贵仍然维持着年轻时的生活习惯,每天都会疾走慢跑,也会时常去看看电影,保持一个好的身体和心态。同时,他对金融行业IT服务的热情也丝毫不减当年,他坦言在文思海辉这几年,仍然在不断学到很多新东西。至于何时会停下来,他并没有给自己一个确切的时间节点,只是说:“应该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觉得身体不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