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下旬,商业养老保险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起草完毕,有望于近期在行业内部征求意见。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文件的阶段性工作,表示国家层面的养老金顶层设计研究工作已进入到具体方案阶段。根据草案内容,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供给与服务将扩大丰富,同时投资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拓宽,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也或将扩大范围。中国本土最大的IT服务公司Pactera(以下简称:文思海辉)指出,商业养老保险正是大数据用武之地。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借此良机,发挥保险行业多年来累积的大数据资源,并充分打开数据共享的大门,无论在设计产品、提供服务,以及个人征信方面,都有一个完备的机制。从而真正指导各大保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商业企业的权责。

 

        据业内专家表示,该文件在行业内征询,不排除最后定稿时会有一定幅度的修改,甚至是大幅修改。但可以判定的是,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部署”的基调,在国家层面已经基本确定。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将迎来政策环境最好阶段,预计未来五年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万亿。而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同时,商业养老保险也将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

 

        面对商业养老保险强大的社会职能和经济促进作用,如何发挥其最大化功能效益随之成为每一位肩负社会职责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文思海辉的负责人指出,中国的人口众多,甄别并分别提供有效的养老服务是一项极为庞杂的工作,好在此前十余年,各大保险企业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社会信息化的工作也全面展开。可以一方面建立大数据的收集、选取和交换标准,一方面不断优化对近年人口情况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因为标准一旦确定,影响到的可能就是百万、千万级别的人口,所以必须慎重对待。他同时呼吁,及早建立中国自己的保险行业大数据统一平台,把与民生切实相关的收集、分析技术,尽量依靠自身的知识产权达成,减少对外依赖。

 

        据了解,在(预计)未来五年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万亿的期望值下,几乎全部保险企业都在厉兵秣马。业内已经表现出对盲从、盲动的忧虑。不少专家建议主管部门积极调研,减少企业间的重复劳动和研发冲突,并加快真正对最终用户群有利的工作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