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数据成为各个行业和企业的重要资产”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共识,对于金融业而言,同样如此。金融业作为信息化开展较为重新且一切运营都依靠数据的行业,其日常的资金交易、行情分析、风险分析、投资组合等业务全部围绕数据进行,对于大数据的认识和响应显得更为迫切。

        金融行业专家、文思海辉国内金融业务群商业智能业务部副总裁贾丕星表示,四个因素将成为驱动大数据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会使得金融业之间的竞争更对激烈,这将倒逼金融业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投入,大数据将是撬动这一能力的杠杆;其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将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多个产品面向对个客户的营销和服务,这亟待提升金融业在客户账户信息、交易、行为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第三,愈来愈高的客户服务要求和监管要求,让银行不得不管理比以往更大数量的经营数据;第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使得用户行为和访问高度碎片化,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使得用户数据的收集难度和成本更低,行为的分析清晰可见。

        与此同时,从技术的角度看,大数据已经发生长足的进步。无疑,这都为金融业通过大数据实现变革和转型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业内专家认为,大数据是行业发展和IT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目前来看,我国金融已经具备了开展大数据工作的基础。这集中体现在,通过系统和数据的集中和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信息系统和数据收集的逐步完善;电商平台的建立和供应链金融的兴起银行通过互联网收集外部数据具备了一定的系统生态基础;此外,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让银行具有了实现大数据规划的工具和方法。

        但事实上,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工具、方法、知识和经验都纷繁复杂,即便是在金融行业内部,应用领域也颇多,加上银行利用大数据的需求多种多样,而应用满足的模式也很多。比如,在支付领域,有的需要的是即时响应的分析和判断;在用户行为营销上,则是大量数据长期的分析结果;而在产品营销组合上,需要的是对数据多维系统建模分析才能得到结论,以支撑交叉营销。

        面对这样的局面,传统的IT系统横向和纵向扩容根本无法满足,而新的业务和应用需求接踵而来,社会化网络渠道让银行和消费者之间似近似远,如何才能发挥大数据的力量,激发大数据活力?

        目前,已经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已经在部分的业务系统中开展大数据工作,这些早期开展数据分析的系统,大多分布在信贷管理、风险管控领域,而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却应用很少,而后者往往代表着大数据的应用重点和未来方向。

        贾丕星认为,银行要应对新的经营挑战和实现创新目标,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建立新的规则,往往着以往看似没有关系的海量数据产生更为复杂的逻辑关联。银行要构建全业务的大数据能力,需要能够体统科学、系统的视角去审视数据资源;首先要规划大数据的蓝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所谓大数据规划的蓝图,是指包括数据格式定义、数据归集、模型建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决策分析、应用决策支撑在内的一揽子规划。

        以数据分析为代表的多种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在金融行业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对于大数据的规划和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之,大数据能够帮助银行实现既有的业务高效、智慧运营,更事关银行界发展的未来,这一切,都构建在大数据的蓝图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