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应该“重视资金流还是信息流”的争论正成为整个金融界的热点话题。激进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银行的根本性和颠覆性挑战,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将取代现有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形式,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将不再起作用,甚至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功能也会被取代;而保守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仅仅是个“搅局者”,只是阶段性现象,充其量只是一个渠道创新,不能掀起大风浪。

        但无论如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大大推进传统金融业的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专家、文思海辉国内金融事业群BUSS服务及营销事业部总经理况文川看来,不能单纯地去理解重视资金流还是信息流,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方案,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和闭环管理,才能实现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

        不少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界人士认为,传统金融业之所以受到互联网方方面面的冲击,原因在于传统金融业的封闭和过度重视资金流,缺乏对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的人士和深入应用,从而导致资金流、信息流乃至商务流的割裂,出现以产品为导向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更缺乏针对客户的个性化营销和体验提升。

        况文川指出,事实上,传统金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数据种类和数量的积累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量级和水平,涵盖了客户信息、账户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管理信息等等,很多大型银行已经积累的数据容量多达几百个TB,但对于互联网电商类企业所关注的交易记录、行为习惯、互动信息、客户体验等方面明显不足,而在应用上,传统金融偏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偏重用户营销,二者在思路和应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全国最大最赚钱的工商银行为例,董事长姜建清在公开场合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是对银行的又一次深刻提醒,中国银行界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此前银行客户端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融资的信息:即存款信息、支付信息,但银行客户的很多商务行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是被割裂的。他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变革,从银行客户的交易端、电子商务端发起的,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向银行的融资端和支付端进军。

        几乎与之同时,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互联网化项目也遵循同一认识和思路。不难看出,传统金融业在逐步觉醒,即如何利用银行已掌握的客户信息、支付信息、融资信息,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整合起来,来创造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

        如今对于银行业来说,单纯依靠存贷利差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金融互联网的最终目标是依托互联网金融赖以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加上传统金融业对行业知识、经验和方法的积累,进行智慧化转型,其中多维度数据融合即为一个重点方向。目前,文思海辉凭借在金融业多年的积累,已经帮助多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等实现向智慧金融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传统金融业态的互联网化,还是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思路和方法创建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金融业要从重视资金流转变为重视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商务流和物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等技术和方法实现多方的有效结合,并结合传统金融业在风险控制、用户模型分析方面的优势,才能避免成为“21世纪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