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凶的冷空气终于来了,北风吹动着我为数不多的头发,也不停地撩拨我想吃火锅和烧烤的心。
但作为一个科普博主,今天我想告诉大家两个事实。
第一:全国肥胖率为11.9%,超重率为30.1%。
第二:参与减肥的男性其成功率不到0.5%,女性不足1%。
所以,你还确定要“贴冬膘”吗?
#以前疯狂贴的膘,都是脑子里进的水#
在减肥这件事情,转发杨超越是没用的,转发本言直妹才靠谱!
在我看来,减肥就像眼前的小饼干,一口气我可以吃八个,还不带喘气儿的。
别崇拜我,我只比你们多懂点儿AI 而已。
肥胖不一定是你吃得比别人多
最近,美国的科学家们证明了一个观点:人的肥胖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为了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提出了一种全面评估成人肥胖患病率与建筑环境之间关系的方法:将人工智能和美国城市卫星图联系,借助卷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听起来很容易,但在真正投入使用之前,他们已经对人工智能算法使用了4个城市超过150000个卫星图像以及96个类别的兴趣点进行训练。兴趣点可能对邻近地区的活动产生影响,例如,有宠物商店的区域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带狗出去散步。
另外,研究人员还要从大量的项目中确定肥胖患病率估计值,建立出模型,评估这些特征与研究地区肥胖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最终数据显示,开放的绿色空间能支持人们进行更多身体活动和较富裕的社区有较少的肥胖居民。
所以,你的肥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穷!
人工智能帮你管住嘴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食物已经从能够让人活下来的单纯定义,转变成还要负责满足人们精神层次需求的载体。所以,“胖从嘴入”是现代人摆脱不掉的诅咒。
当然,在人工智能技术面前,管住嘴并不是采取节食这种不健康的方式,而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具体的营养管理场景结合,通过模型算法和数据库,来指导用户摄取合适的食物。
目前技术上可行的两条途径是:通过用户上传的食物照片,分析出食物的卡路里及营养成分含量,再根据用户的年龄,推算其摄入的营养成分是否足够;通过用户的体检报告等健康数据,给用户提供合理的日常饮食、营养补充方面的建议,比如每天几餐,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
虽然目前此类技术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着不同的特点,机器需要庞大的数据作为学习资料,然而这方面的数据并不足够。在营养管理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
人工智能教你迈开腿
在减肥这条路上有“七分靠吃,三分靠练”的说法,所以想要更加迅速而且健康地瘦身,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目前,人工智能在健身方面最为常见的应用,是通过穿戴设备来帮助用户追踪自身健身情况、监控生命特征。但这一方面的缺陷在于,由于设备只是起到监测和提醒功能,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用户很快就会对这些设备失去好奇。
在设备方面的技术短板或将在Google推出AI运动教练Google Coach后得到补充。Google Coach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健身和生理数据,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健身方式。当用户开始健身时会启动,Google Coach开始监测用户的动作完成度和标准度,并结合语音提醒,有效帮助用户科学、安全、高效地进行健身运动。
另外,该系统也可以监测用户的营养摄取量,并建议各种食物选择,以及为用户提供一些日常的健康提示,比如需要饮用多少水,何时服用药物,或者应该走多少步等等。
传统健身教练或将逐渐消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能够为人类掌握整体健康状况、分析健康信息以及保持身材提供重要帮助。相较于传统的健身教练,人工智能教练不仅在价格方面,而且在专业度和科学性方面都将实现全面超越。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健身教练和营养专家必将受到一定冲击。未来关于健康体重管理的智能设备将走向规模化商用,帮助人们科学、安全、高效地进行健身运动。
或许以后,我们都会有自己专属的人工智能教练,而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健身的场所。
不过,话说回来,人工智能没有神力,不可能凭空把我们身体上的肥肉变走,只能通过技术的手段以监督和建议的方式来指导我们更合理地减肥。
人的自律终究还是战胜肥胖的唯一选择。
言直妹温馨提醒:真正的厉害不是想胖就胖,而是说瘦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