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双十一总算过去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先是点赞PK能量,再是攒码瓜分11.11亿现金红包,紧接着是明星云集的直播晚会,最后一起等待零点钟声的响起……
在一系列仪式感的引导下,终于又一次刷新了双十一的日交易记录:2135亿。
这是一次全民的狂欢,也是一次三方共赢——不管是发包裹的商家、送包裹的快递小哥,还是等着收包裹的你,都满怀喜悦之情。
但在狂欢背后,我们有必要深思,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剁手?
先介绍一下本期的两位嘉宾:小文和算法
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经常混迹在某宝等购物网站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体验:在这些购物网站上搜索或者浏览过某种商品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首页最醒目的地方会出现同样或类似的商品。
其实,这就是个性推荐——通过采集、分析并定义用户行为数据,根据用户的特征、偏好、行为习惯,从而预测平台上的用户偏好,最后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和商品。
这句话看起来很绕口,简单来说就是:它们会记录并分析你的习性,然后把你最想要的东西推给你,引导你消费。
但是要是实现这种目的,必须依靠相应的算法才能实现,目前有三种主流算法: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聚类模型算法、基于搜索的算法。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通过显式和隐式两种评分方式,来判断用户对商品的感兴趣程度。显式评分是指用户直接对某些产品进行的购买后评分;隐式评分则是通过用户的使用行为来获得,例如,一个用户在某本书的商品详情页面浏览超过一分钟,并上下滚动查了全部介绍,则说明该用户很可能想购买该书。
聚类模型算法的目标是,把当前用户归类到相似用户的细分人群里,再利用该细分用户人群的购买和评级记录生成推荐。比如,你购买了某种洗发水后,系统会想你推荐购买这款洗发水的人还购买了哪些商品。
基于搜索的算法原理,是根据该用户已买过和评级过的商品,推荐其他有关联的热卖商品。比如如果一个顾客买了《西游记》这本书,系统就会推荐《西游记》周边产品,例如金箍棒玩具、唐僧面具等等。
人工智能——个性化定制
如果说个性化推荐是初代吸引用户消费的尝试,那么个性化定制则是对尝试的升级,而阿里人工智能设计师“鹿班”,便是这次升级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鹿班”由学习网络、行动器和评估网络三部分组成,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训练,学会设计并且输出海报内容,为每个消费者量身定制广告图片。
据悉,根据今年双十一的表现,“鹿班”已经达到阿里P6设计师的水平,相当于市面上的高级设计师。虽然“鹿班”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获得了人类要用十年才能获得的能力,但它的“成材”之路,也绝不轻松。
首先,告诉机器设计由什么构成。设计人员通过人工数据标注,对设计的原始文件中的图层做分类,并提炼设计手法和风格,通过数据的方式告诉机器,哪些元素可以放在一起。
其次,给机器建立素材库。当机器学习到设计框架后,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这时就需要建立素材库。通过机器对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再通过人工控制图像质量以及版权问题。
另外,让机器虚拟做图。这个原理有点像下围棋:在设计框架上构建起虚拟画布,类似棋盘,让机器把素材库中的素材往棋盘放,再通过不断尝试和反馈,让机器“学习”怎么完成设计。
最后,评估机器作品。通过抓取大量设计的成品,从“美学”和“商业”两个方面进行评估,进一步优化机器“审美”能力。
今年4月21日,阿里宣布“鹿班”正式对外开放能力,这并不是设计师将被取代的信号,而是 “鲁班”将成为设计师得力助手的信息。设计师们甚至可以驯养属于自己的“鹿班”——不仅可以学会各种设计风格,还能帮设计师接活赚钱。
从推荐到定制,有人说这是电商移动端个性化领域的一个大跃进,而在这个进步之下,某宝等购物网站也会更加懂你。
投其所好之下,是永远有所期待,为了下个双十一能果断清空购物车,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