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信用领域的政府数据被列在政府数据需要率先开放的首位。中国本土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Pactera(以下简称:文思海辉)指出,其实不仅是政府数据的开放,在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经济体中,数据开放是一件需要长期进行的重要工作。长久以来,数据汇报分析是一件逐层向上的工作,但是,通过“互联网+”的新思想,可以探寻一种稳健促进数据开放的发展之路。
文思海辉的研究人士认为,从理论角度构想的数据开放与共享的理想发展是效益惊人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最现实的就是实现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保障个人数据隐私,还有通过立法解决数据的产权界定等实际问题。他例举银行业的例子说,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银行对贷款人的数据信息建立在多方验证和实地了解的基础上,同时,银行方面对于一些机构提供的大数据并不放心,只作为参考。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之外,单靠依赖数据放款的贷款类型很少,而且金融机构对数据的要求很高,需要数据具有及时性、有效性和全面性,这些数据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和管理。他指出,如果在互联网+这个层面有一套数据开放与共享的解决方案,银行和银行的用户也会和互联网金融一样,享受到数据开放带来的便利。
文思海辉的研发人员表示,从技术上看,目前中国已经有了在互联网+层面进行数据开放和共享的解决方案。有的来自国际厂商,有的是本土研发完成。但是,数据开放首先是思想的开放,很多人并不愿意把自己辛苦采集的数据向下开放或是共享出来。这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在文思海辉实施有关项目的经验中,技术方面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储备。但是,客户的思想转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内部、行业内部尚且如此,可想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是多大难度。如果政府愿意推进数据开放,并通过互联网+建立一套解决思路,这个工作就可以稳健推行。
这位研发人员举小额贷款公司的例子指出,小额贷款(P2P)企业除了购买征信企业的数据服务、建立自己的征信系统之外,其实对数据开放和共享并不满足也并不放心。很多P2P小贷公司之间甚至通过QQ、微信群等方式交流,共享贷款人的数据和信用等重要信息。而且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之间也并不倾向于开放数据。而在数据的准确性方面,由于现在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完善的行业监管,再加上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水平不一,部分企业数据造假的新闻一直时有传出。而由于大数据权属不清晰,也带来了数据获取方面的灰色地带。据行业资深人士透露,跟金融相关的数据,85%以上掌握在政府手里;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数据交易,包括企业和政府间的数据交易,也都处于灰色地带。因此,这一部分工作,需要政府牵头,行业推进才真正有效。
据介绍,文思海辉在互联网+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形成了多种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仅在金融行业,不仅将数据分解为包括客户画像、精准营销、风控管控,能够达成识别欺诈和股价预测等重要功能,还为金融企业构筑了系统的安全机制,能够确保数据安全。
据悉,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伴随互联网+的新思想,数据开放会越来越向纵深发展,大数据优势越加凸显。作为互联网+各行业的创新驱动力,数据开放带来的制度变革与技术颠覆,将会决定着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和趋势。